公元前2300年,埃及人发现了一种用茉莉花和莲花制作的美妙香味,并流传到世界各地。
公元12世纪至17世纪,葡、西、英、荷等西欧诸国纷纷开拓新航线,发现新大陆,展开贸易权争夺及殖民地建设。其中,扮演了强大推手角色的竟然是香料。从此,世界上拉开了长达600年的大航海时代的“香料战争"。
一种香味,何以能开启和一个大航海时代,并影响和改变世界竞争格局?这看起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。
香味的神奇魅力,超出人们的想象,它是自然造化和人类技艺的智慧结晶——不同的香味因其制作工艺、材质原料、原产地的不同等,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气质、格调、品味、文化、身份、地位,成为一种社会阶层的识别和象征。
高品质的香味常常为上层社会和达官贵人所定制享用。因此,古今中外,关于“香味的战争"仍在不断上演……
章 揭秘白酒香型内幕
1957年的一天,山东省酿酒专家于树民到当时山东省的酿酒企业——山东景芝酒厂进行技术指导。他从传统名酒景芝白乾中品尝到一股淡淡的近似焙炒芝麻的香味,时有时无,飘渺又确然。他欣喜异常,遂提出应进行深入科研分析,以寻找形成这种特殊香味的成分及原因,并预测这可能会成为业界一个亮点,这在尚属首次发现和确认白酒的香型风味特点。
茅台首提按香型评名酒
2012年10月21日,“芝麻香白酒发现55周年纪念收藏酒——暨‘景芝?国标芝香’上市发行会"在山东大厦举行。酿酒大师、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应邀参加。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行业泰斗级人物,爆出了一段隐藏半个世纪、鲜为人知的“历史内幕"。
他当着众多媒体的面说:“白酒香型概念是景芝酒厂1957年个提出的,比茅台提出香型概念的时间还早,但是,届评酒会茅台被评了一名,为什么呢,因为没有认识到香型的区别,当时大家评的都是浓香型,对酱香不知怎么评,茅台酒提出了按香型评……"。
事实上,真正按香型标准来评,是在1979年的第三届评酒会上提出的,前两届根本没有香型的概念。据健在的当年参加届“评酒会"的工作人员回忆,“首届评酒会"由亲自批准,并嘱咐一定要认真组织,严格把关,评出好酒。当时提出白酒的感官评定标准是“香、醇、甜、净",这个标准恰恰是后来确定的浓香白酒的品评标准,因此“首届评酒会"白酒组的前四名均为浓香型白酒,初评出的“前四名"并不是现在的“四大名酒"。被视为“外交利剑"的茅台酒屈居第五,而并不知情的周还在埃及用茅台酒宴请贵宾。此事引起了国外媒体的纷纷质疑和诘难。
后来,轻工部对“首届评酒会"进行了反思,于是,就有了后来的“色、香、味、格"的四大“感观评审"标准,这种鉴评方法因具有快速、准确、灵敏的特性,成为任何化验分析均无法取代的一种重要质量鉴评手段,“格"不仅仅强调了酒体风格,还有另一层意思:不拘一“格"发现名酒之个性。经过多次综合考评后,到1953年终公布的名单中,才有现在的“老四大名酒"——茅台、汾酒、泸州老窖、西凤。
季克良谈到:届名酒评选意义重大,对企业发展来讲是个很好的契机,对整个行业是促进和推动作用。尽管当时还没明确划分,但当年评的这四种酒实际上已经是四个香型的典型代表,茅台代表酱香型,汾酒代表清香型,泸州老窖代表浓香型,西凤则代表着其他香型,现在称为凤香型。四大名酒恰巧代表了名酒的四大香型,成为后来诞生多种香型的“母体香型"。
但是,半个世纪以来,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,在白酒的舞台上主要有三大主流香型:酱香、清香、浓香来主导白酒的发展,三大品牌(或香型)在不同时期了白酒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。